首页

国产女王调教恋脚

时间:2025-05-26 05:31:53 作者:6年时间41场婚礼 村里的“帮喜团”让喜事简办新办 浏览量:99319

 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三河埠新村有个"帮喜团"。这个"帮喜团"用6年时间帮办41场婚礼,让喜事新办、喜事简办,成为当地农村的婚俗新风尚。

  距离儿子的婚礼还有三天,三河埠村村民魏祥年家里已经忙碌起来。陪着老魏夫妇一起忙活的,除了亲友,还有好几位穿着粉色志愿服务马甲的大姐。

  "帮喜团",是村里五十多名妇女组成的志愿服务队。遇到村里有人家办喜事,她们就会组织起来,义务帮着新人家里忙活儿,“帮喜团”的称呼也是由此而来。

  大场镇三河埠新村帮喜团志愿服务队成员 赵清霞:婚礼前,我们帮着炸茶果、装茶果、布置婚礼现场、剪"囍"字、举喜牌子、搬锣鼓架和锣鼓,既简单又热闹。

  从2019年成立到现在,帮喜团已经帮忙张罗了40多场甜蜜、热闹的婚礼。

  为甜蜜“减负” 给幸福加分

  遇到喜事儿齐帮忙,热闹高效真省心。帮喜团的前身,其实是大场镇三河埠新村的移风易俗宣传服务队。成立之初就是为了宣传婚礼新风尚、推进移风易俗;那么,宣传队是怎么变成帮喜团的呢?

  大场镇三河埠新村党委书记帮喜团团长毕纪花: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在一起剪纸,有一位大姐的儿子要结婚,我们当时就给纪大姐做工作,说她完全可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给我们农村移风易俗做一个表率。

  就这样,借着一起剪囍字的契机,在大家的沟通和建议下,达成了共识。一场简朴而热闹的婚礼办完了,“帮喜团”志愿服务队也正式成立。有了成功案例,她们也有了开展工作的底气,走村入户提倡喜事新办、简办。但是最初,响应倡议的村民却并不多。

  碰壁多了,队员们也意识到,不是所有人都听劝;要想扭转落后的观念,先得让村民看得见、摸得着喜事简办新办的好处。随后,每当村中有喜事,帮喜团就把自家手工制作的喜馒头、茶果,搭配上剪纸社精心剪制的喜字,作为新婚礼物免费赠送给新人。此外,还联络本地的舞蹈队、秧歌队,免费为新人提供婚礼上的表演。加上婚礼前后帮着收拾布置,一场婚礼下来,能帮村民剩下上万元的费用。

  从最初一年一两场,到后来的一年七八场,帮喜团越来越受村民的欢迎。现在,帮喜团的服务范围也从三河埠新村拓展到全镇,名头越来越响亮。(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换个角度看中国 2024法国百名华裔青少年在沪开启“中国科技行”

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副总裁王迅援引数据表示,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%,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%。根据预测,2023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大概率突破10万亿元大关,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。

奥运选手的B面人生:他们都在为梦想而战

西康高铁药王堂隧道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境内,为单洞双线隧道,设计全长3948.4米,最大埋深440米。药王堂隧道所处地段地质条件复杂、地势起伏大,围岩较为破碎稳定性较差,同时穿越富水区,施工过程中出现过较大的突涌水现象,单日最大涌水量约1.2万立方米。

“新中式”订单火爆 浙江旗袍小镇冀接“泼天富贵”

近日,山西运城,因降雨影响,道路湿滑,一辆载满山楂的货车在经过闻喜县城区时发生侧翻,车上400斤山楂散落一地,影响当地民众正常通行。当地社区工作人员、交警和热心民众迅速伸出援手,共同帮助车主捡拾散落山楂,协助司机检查车辆受损情况,帮忙联系车辆将货物转运,最大限度降低车主的损失。(李庭耀 郭晓霖 制作 张立程)

中国驻美国大使: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、共同繁荣

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超疏水现象。比如,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,在水上行走而不划破水面的昆虫,都是因为具备超疏水性能的缘故。金属表面超疏水在自清洁、防腐、减阻和防冰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。

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

携程发布的《2024年端午节出游报告》显示,端午假日期间,传统民俗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前来体验,入境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15%,来自美国、英国、澳大利亚、韩国和马来西亚的游客居多。中青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炜表示,免签国家中德国客源增长较快,预计免签政策红利在明年会有更明显的体现。

相关资讯
业内专家共商直流应用与碳足迹标准化发展新方向

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近年来,内蒙古注重加强5G技术、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应用,有力推动了产业数字化转型、智能化升级,愈发增强了制造业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的信心。当前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关键在于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,既要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,又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。坚持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工作统筹推进,有利于强化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。同时,应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,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统筹发展现代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不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,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2023年,贵州紧盯算力、赋能、产业三个关键,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引领带动作用,协同推进“东数西算”工程,贵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856.2亿元、增长20.7%,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预计超过42%,较2022年提升3个百分点,与全国平均差距缩小0.5个百分点,增速继续排名全国前列。
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